新闻中心
连云港条码检测仪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作者:连云港捷盛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2-01-22 08:58:00
连云港条码检测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设备,它能对符号进行精确的测量,并能在一定条件的范围内根据测量的结果对符号的扫描识读性能进行分析。它的作用的检测条形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要求、条码等级等。
条码检测仪一般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和ISO检测法,ISO检测法也称之为扫描反射率曲线检测法。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时主要基于印刷对比度和条宽偏差两项参数;ISO检测方法是通过条码检测仪对条形码扫描得到的“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条码的尺寸特性、光学性能等各项参数,并将条码分为“ABCDF”5个等级来提示,A为最好,D为差,F则为不合格,通常情况下,检测等级为D已经可以是为不可用条码了。
面我们看看条码检测仪的在检测时的作用有哪些:
(1)外观检测:条形码表面是否有破损、折痕、穿孔等,包括其表面是否有误污垢、油墨不均匀及油墨涂抹、脱墨等缺陷,并且还可以通过条码检测仪检测出该条码是否与其他条码图案重叠或太过相近。
(2)尺寸精度:包括原版胶片尺寸的精度检测和印刷品尺寸精度的检测。
(3)印刷色差对比度(PCS值):即:条、空色差对比度。
(4)左右空白区尺寸:标准版商品条码左侧空白区的宽度为3.63mm,右侧空白区的宽度为2.31mm;缩短版的商品条码则左右空白区均为2.31mm。
(5)条码符号高度:通用商品条码的标准高度为26.26mm,条码符号的高度不同,其放大系数也不同,其具体数值可参考商品条码放大系数选择表。
(6)校验码:根据前12位数字及设定的程序自动计算出来。
(7)条码印刷厚度:条、空印刷厚度不超过0.1mm。
(8)首次读取率:首次能够识别读出的概率。
(9)印刷位置:检测印刷的条码是否在包装封口、搭接、接缝、遮盖等影响识别的地方;对于曲面较大的圆柱体和球体包装,是否印刷在易污染、受磨损、变形等不易识别、操作的位置。
近日,江阴贯庄钢材市场为出入库的钢材正式装上了“电子身份证”——条码。据了解,这是RFID条码技术在全国钢材现货流通市场上的首次应用。
RFID条码相当于给钢材设上一个“档案库”,里面存储着型号、生产厂家、技术要素、销售商等多种信息。扫描后,能立即反映钢材的信息,从而追溯钢材的“身份”。安装RFID条码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将大大提高出库效率。
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形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形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形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叉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形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接着特德·威廉斯(Ted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系统的码制。到目前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形码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的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正风靡世界。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未来学家称之为“计算机文化”。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使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象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
当今物流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降低物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成本。一般而言,降低配送中心经营成本可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物品的库存,二是减少物品的损失。要做好这两点,配送中心一方面要进行物流跟踪和库存控制,另一方面要降低作业的出错率。在这种情况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操作的每一步都要准确、及时,并且具备可跟踪性、可控制性和可协调性。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管理必须依靠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只有在物流的整个环节里实时的采集数据,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使用车载无线终端,可以实时的收集、传输库存信息,由此制定、优化操作计划,缩短库存周转时间。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管理必须依靠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只有在物流的整个环节里实时的采集数据,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使用车载无线终端,可以实时的收集、传输库存信息,由此制订、优化操作计划,缩短库存周转时间。结合条码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形成现场作业系统。将企业管理系统延伸到作业人员的手掌中或叉车上,使其工作更方便、系统更智能。将无线车载终端装备到叉车上,由信息引导作业,这就是车载数据终端。特色优势无线车载数据终端专为叉车等移动机械而设计,集合条码扫描、数据处理、无线通讯和坚固抗振等特点。它们一般采用WinCE或PocketPC操作系统,具有类似PC的体系结构;外接的远距离激光式条码扫描器,能够扫描识读全部通用的一维条码,方便采集条码数据;内置无线网卡,支持广泛使用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如802.11b。特别明亮的电光式(EL)图形显示屏,支持汉字显示,适合各种光线环境下工作。
车载无线终端的特色优势为:1.安装在升降车、叉车、拖车或其他工业车辆上,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操作;2.通过无线网络,车载终端可直接访问企业管理系统,在叉车上形成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3.图形用户界面(GUI)不但操作方便,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能适应恶劣多变的工作环境。灰尘、油垢或其他污染物。应用采用条码管理并结合车载无终端的物流配送中心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如下:局域网的构建,所有无线手持终端通过无线AP接入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后台数据库运行在一台专门的服务器上,为所有无线设备(包括手持终端和AP)专辟一个网段。为了确保通讯的通畅,服务器端专为每台终端开了1个通讯端口,每台终端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这样也可防止数据通讯出现混乱。前台应用了车载外接的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条码打印机(用于打印条码标签),打印机(用于打印出、入库单),AP,连接后台原有的WMS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1.用户登录;2.收货;3.上架;4.盘点;5.移库补货(指令方式)/非指令移库/非指令补货;6.复查;7.出库;8.托盘查询/货位查询。主要操作流程收货/入库。当我们收到从生产商运送的货物时,首先必须检查货物的详细资料;然后,我们将它输入我们的管理系统;管理软件为每件货物生成一张具有惟一识别编号的条码标签;同时,为它准备了一个空闲的货架。接着通过车载计算机通知叉车司机,将货物存放到预定的货架上;叉车司机在收货处用车载扫描系统为货物生成的条码标签;然后根据车载终端屏幕上给出的提示信息将货物运送到指定位置。每个货架上都有一个惟一标志该货架的编号,在货物上架前,叉车司机还必须输入货架的编号和系统提示的位置相匹配,最后,货物被安置在指定的货架上,系统最终确认这个货物的入库操作完成。
操作人员根据前一工作日夜间生成的商店订货单准备配送货物。系统知道每个散货货架上的数量,如果不能满足商店的需求,系统会告诉叉车司机到存放同类物品的高层货架上提取货物。库存控制员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叉车司机进行交流,当散货物品库存量小于安全存量时,库存控制员可以中断当前的提货操作,强制叉车司机补足散货库存。反之,如果叉车司机发现库存或库位发生错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立即通知库存控制员加以解决。无线网络系统的实时性解决了通常操作中发生的等待和错位情况。管理系统会指导叉车沿最近的路线提取货物,使等待时间减少到最低。实物的流动信息可以尽快的在系统中得到体现。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变化信息,自动处理安全库存等临界状况,如储存区、越库区等库存不满足客户需求时,系统自动根据各存储区库存情况,随时调整计划。使用条码技术结合无线技术,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人为参与的操作失识率。准确的实物操作和正确的系统信息跟踪是快速响应追溯的保证。只要我们重视条码的应用,从厂商的产品包装就采用通用物品条码,为条码的使用奠定基础,在各种物品流通过程中的条码应用就会越来越普及,对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巨大作用。
上一篇:平时对连云港条码打印机的保养
下一篇:连云港条形码的前缀码有何作用?
最新文章
- 连云港商品条码生成的实践指南[ 2024-11-17 ]
- 连云区商品条码设计的实践与应用[ 2024-11-16 ]
- 解读连云港商品条码背后的数字与故事[ 2024-11-15 ]
- 海州区条形码制作的细节与技巧[ 2024-11-14 ]
- 赣榆区商品条码申请详解[ 2024-11-13 ]
- 条形码在灌南产品管理中的作用与选择[ 2024-11-12 ]